会员登录 - 用户注册 - 设为首页 - 加入收藏 - 网站地图 “散田变整田”后的秋收——新集村新事!

“散田变整田”后的秋收——新集村新事

时间:2025-05-30 03:19:30 来源:白夜追凶小说 作者:{typename type="name"/} 阅读:747次

  金秋十月,散田收新江淮大地秋收正忙。变整在产粮大县安徽省宿州市泗县,田后大庄镇新集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孙明章正忙着引导群众加快秋收。集村和前两年的新事“三秋”时节比,现在他轻松了不少:村民吵架找他评理儿的散田收新事几乎没了。搁在以前,变整村民多割了东家的田后玉米、收割机压坏了西家的集村地,协调类似这样的新事纠纷是“三夏”“三秋”时节新集村的重要事。

  这得益于新集村在2020年秋季推行“一户一块田”。散田收新望着眼前一片已收割完的变整农田,村民闵召新对这项举措很是田后认可。家里分属于村里不同地块的集村6块田地变成了集中于一处的“大块田”。在10月3日大幅降温前,新事闵召新请来了联合收割机,不到1小时,田里的大豆就已收完。“放在以前分散的几块田,得3天才能收完。这场秋雨落下,马上又能种麦了。”闵召新说。

“散田变整田”后的秋收——新集村新事

  1995年时,闵召新家分有约7亩地。当时村里依据田地优劣,为每户都划了一定额度的“好田”和“孬田”。从那时起种粮20余年,闵召新愈发感到效率太低、杂事太多:地块多,要和六七户打交道,一到收割季,往往吵个不停;收割机进场工作,要等周边地块收完,才能前往下一地块,否则有可能压了邻居家的作物。

“散田变整田”后的秋收——新集村新事

  在新集村,和闵召新有同样想法的村民不在少数。

“散田变整田”后的秋收——新集村新事

  “新集村1236户7815亩地,当时划分了约9000块地块,种植太零散,无法形成规模效益。”孙明章说,2020年秋,村“两委”尊重农民意愿,以二轮承包时每户土地亩数为基础,在各自然庄内将土地化零为整。先通过群众自愿,平整土地和修复涵渠等水利设施,“让土地无优劣之分”,再召开村党员大会、村民代表大会和村民组会议,形成群众认可的土地调整方案,针对个性问题逐一协商并给出专项解决举措。经过约1个月调整,新集村“小田变大田”“散田变整田”。

  又是一年秋收时,机耕路上的农业机械正在田间忙碌。记者日前走访新集村时看到,调整后的田块四四方方,并且地块边缘有四界桩和通水渠。据孙明章介绍,现在村里的田块约有2000块。

  土地调整后,种粮大户也尝到了甜头。记者采访了解到,大户朱昌成在村里流转了约150亩耕地种粮,与8年前刚搞土地流转时相比,效益明显增加,种粮更有奔头了。“现在土地整齐划一,全程机械化种植,单人工费这一项就比以前少了三到五成。农田基础设施完善,涝能排、旱能浇,种地更方便了。”朱昌成说。

  由于种地条件改善、种粮效益提升,部分田块的流转租金也相应增加。不少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主动降价到村里抢干农活。“原先打药每亩地每次15元,现在只要10元,无人机植保每亩每次便宜2元。”孙明章表示。

  新集村是泗县推进“小田变大田”“散田变整田”的缩影。

  “田块变‘大’了,为下一步推进农业发展和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基础。”泗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庆松表示,目前这个县67个村25.7万亩田地由“小”变“大”、由“散”变“整”,在此基础上当地推行农作物品种改良、单品种连片种植和高标准农田治理等项目,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明显提升,农民种粮效益也相应增加。

(责任编辑:{typename type="name"/})

相关内容
  • 一夜之情的剧情探索
  • 芜湖无为举办第一届中华诗词大会
  • 安徽新华学院第二届自创品牌实战展开幕
  • 宁国非遗古乐器点亮小学课后时光
  • 私立高校全明星在线免费观看版
  • 淮北市诗人陈李林诗集 《陈李林的诗》出版
  • 宣城市文旅局多方联动推进非遗传承发展
  • 泾县拓展“非遗进校园”形式推动普及传承
推荐内容
  • 老板的性骚扰指导,揭秘网络内容与评论中的警示
  • 全椒非遗“儒林剪纸”走进税务局
  • 美丽乡村美术作品展在合肥当代美术馆开展
  • 金寨县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打造传承红色基因“金寨模式”
  • 黄霓裳之梦,遍览电影世界
  • 望江:黄梅小戏唱响乡村文明新旋律